日前,記者從宿遷市大氣辦獲悉,宿遷市已印發《宿遷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》,共安排產業結構優化、能源消費結構調整、交通結構改善等九大類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2803項,打出“組合拳”,守護宿遷藍天白云。本文由黃山良業轉載發布;本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智能型,標準型,防爆型,整體型,調節型,快關型,雙速型,調速型,220V型,直流型,非標型閥門電動裝置,閥門電動執行器,智能型閥門電動執行機構,閥門電裝,閥門電動頭,水輪機手電動調速器,閥門扭矩測試設備等;公司旗下品牌有良業和立美克,歡迎垂詢合作。
近年來,宿遷市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,強化聯防聯控,在“控煤、控油、控煙、控車、控爐、控塵”等方面狠下功夫,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。去年全市PM2.5平均濃度為55μg/m3,較2016年下降1.8%,較2013年下降25.7%,全面完成大氣《國十條》終期考核和省約束性考核指標,藍天白云明顯增多。
“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福。”宿遷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,今年的目標是,全市PM2.5平均濃度下降到52μg/m3及以下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65%以上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同比分別削減5.8%、7%,還老百姓藍天白云、繁星閃爍。
有目標,更有行動。宿遷市今年將繼續優化產業結構,在按要求淘汰退出落后產能的同時,全面完成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,建立市縣鄉三級常態監管體系;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,科學優化中心城市生態空間和產業布局;推進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,強化清潔生產審核,加快生態廊道建設。
調整能源消費結構。堅持“產業減煤、節能減煤、電力減煤”三管齊下,大力壓減非電行業用煤總量;全面整合供熱管網,持續加強熱源點和供熱管網等供熱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集中供熱能力;加強禁燃區建設,分類整治燃煤鍋爐,加大清潔能源發展利用。
改善交通運輸結構。持續開展對加油站、儲油庫的油品質量抽檢,保證車用燃油品質;加快機動車尾氣遙測平臺建設,實現道路車輛尾氣實時監控;提高城市機動車通行效率,避免機動車擁堵怠速運行;推進老舊車輛淘汰,減緩城市重型車輛污染,嚴控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,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。
加快工業企業達標整治。根據國家、省關于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要求,全面開展工業污染源超標問題整治工作;按照“場地硬化、流體進庫、密閉傳輸、濕法裝卸、車輛沖洗”標準,加強重點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;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監管,推進第三方治理試點。
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及面源污染。加大制藥、農藥、橡膠制品、涂料、油墨、膠黏劑、燃料、化學助劑、日用化工等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力度,強化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廣應用,推廣使用低(無)VOCs含量、低反應活性的原輔材料和產品;加強汽修行業、干洗行業、餐飲油煙、秸稈落葉焚燒、煙花爆竹燃放等污染管控,同時嚴格VOCs執法監管。
控制港口船舶污染。新建的原油、汽油或石腦油裝船作業碼頭全部配備油氣回收設施,分區域、分階段推進已建成品油裝船碼頭油氣回收系統改造,啟動加油站油氣回收深度治理和在線監控系統建設;加快推進綠色港口建設,尤其是強化港口碼頭粉塵管控,強化船舶污染控制。
防控城市揚塵污染。在嚴格揚塵污染管控標準的基礎上,全面推行“綠色施工”,規范建筑、征收拆遷、交通和水利等工程施工圍擋設置、物料覆蓋、路面硬化、渣土清運、車輛清洗和密閉運輸等;推進工業企業廠區環境綜合治理,繼續強化道路揚塵管控。
加強污染天氣應急管控。探索建立宿遷市秋冬季霧霾天氣常態和長效監管模式,當預測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達100-200時,實施一級應急管控,達到200以上時,實施二級應急管控,最大限度削減污染物濃度;對靜穩型污染天氣和重污染天氣實施清單式管控,分行業確定應急管控企業名單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應急方案,并加強企業錯峰生產管控。
此外,從提升大氣環境綜合分析研判水平、健全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、提升環境監測監察能力、建設大氣質量達標管理體系等方面入手,切實加強宿遷市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建設,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整治責任,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,分工協作、共同發力,持續改善空氣質量,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。(高云龍)